《中國企業報》“走進中建材”① | 中國建材:材料創造美好世界
來源:中國企業報 發布時間:2021-06-30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在“黨旗百年紅 走進中建材”活動中
《中國企業報》記者走訪了
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六家企業
并圍繞“材料創造美好世界”發表了系列文章
全文如下:
中國建材:材料創造美好世界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材”)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的中央企業,由原中建材和原中材重組而成,重組5年來,通過整合優化,在材料領域的綜合實力日益凸顯。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世界領先的新材料開發商和綜合服務商,連續10年榮登《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水泥、商混、石膏板、玻璃纖維、風電葉片、水泥玻璃工程技術服務等7項業務規模居世界第一;超薄電子玻璃、高性能碳纖維、鋰電池隔膜、超特高壓電瓷等多項新材料業務國內領先。為慶祝建黨100周年,中國建材在全集團開展“健跑百年路 奮斗新征程”活動時,與《中國企業報》記者共同走訪了旗下眾多成員企業。
在參觀中國建材一線企業的過程中,《中國企業報》記者了解到水晶的生長繁育、有幸仔細觀察天文望遠鏡的鏡面材料、目睹了玻璃纖維從窯爐中像蠶絲一樣被拉出來的唯美瞬間,感受到早期中國材料科學研發的不易,領略到現代科學技術對國家發展和企業成長的巨大推動力,最重要的,是當看到每一位集體中的個人身上積極向上的動力時,看到每一個集體的領導干部身上那種敢于擔當的責任時,看到每一個小集體中充滿著的熱情和干勁時,看到每一名堅守崗位的工人那認真的神情時……深深感受到企業的真正強大,是從每一名員工身上體現出來的,是從最微小的情緒中體現出來的,尤其是大企業的發展,每一步前進,都是由每一個最堅韌的人集合在一起組合而成的強大精神力量推動的。
一路走訪下來,《中國企業報》記者發現中國建材眾多的成員企業中都具有如下特點:
黨建引領
中國建材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育先在接受“對話新國企”融媒體訪談時講到,黨建引領成就了事業發展,事業發展鍛就了特色黨建品牌。此次走訪,發現中國建材的成員企業都非常重視黨建引領企業發展,企業發展過程中處處體現黨的領導作用,企業文化中處處融入黨的思想,集體活動中緊緊把握發揮黨的團結向上精神,企業的每一步前進和每一個重大決策,都在深刻理解黨的哲學思想基礎上發揮黨的思想指導作用,很明顯,黨的正確領導在中國建材企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創新精神
周育先強調,每種材料背后都蘊涵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蘊涵著社會發展的需要,蘊涵著幾代建材人攻堅克難、自立自強的故事。中國建材的成員企業繼承了前輩科學家的科研創新精神,同時這個創新還包含了五個方面的延展:從科學技術的基礎研究到為國家而“戰”,體現了科研創新的擔當和責任;國有企業也是企業,不論是技術創新產業化還是技術和設備升級,創新的同時都兼顧著研發投入與市場利潤的平衡;最大程度的接受創新擁抱變化,幾乎所有企業都開始數字化轉型,幾乎所有的產線和廠區已經智能化;企業的管理和考核中,有一種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文化,這是中央企業作為行業龍頭的社會擔當;通過“政產學研融”結合、集成創新、技術服務等構筑開放性研發平臺,為創新提供持續動力、支持和服務。
中國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中國建材的誕生和發展就是與改革開放同步的。中國建材是中央企業的改革先行者,獲批9項改革試點,中國建材從上至下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海外上市,推進董事會試點、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薪酬制度改革、雙百行動等改革觀念已經深入基層、深入人心,所有成員企業都擁有先進的改革意識,積極擁護改革、擁抱改革:積極引進技術、引進資金、引進合作伙伴的同時探索企業管理改革的最佳方案。周育先表示,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關鍵之年,企業應該適時放開股權,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強發展活力。
行業冠軍
作為成員企業,大家都有一個共同名字叫中國建材集團,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鼎鼎大名的北新建材、泰山石膏隸屬于中國建材,凱盛科技、中國巨石、洛陽玻璃這些上市公司隸屬于中國建材,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明星企業,還有很多行業隱形冠軍、瞪羚企業,比如深圳市國顯科技有限公司、中材高新氮化物陶瓷有限公司等。而這么多優秀公司的技術和產品已經大大超出了“建材”的范圍,很多企業在接受采訪時,希望將“中國建材”更名為“中國材料”,他們認為,“現在中國建材的業務已經涵蓋多項新材料領域,‘中國材料’更加符合集團的發展階段,更能體現出集團的主營方向和業務特點?!?/p> 重視人才
中國建材的傳統人才觀就是不僅要重視人才、培養人才還要留住人才,要用事業留人,還要以感情和待遇留人。中國建材對人才的關注和重視在成員公司也有充分的體現,在中國建材下屬的各研究院中,聚集著業內頂尖的院士和科學家,旗下各個企業集團中也是人才濟濟,各地方的成員企業都有留人育人的人才政策,“通過研究院的平臺建設,持續聚集人才,共建了多個重點學科實驗室和研發中心,科技創新取得明顯成效也是由于人才在不斷貢獻力量?!笔陿淠?,百年樹人,人才培養是中國建材這家企業的百年大計。
這次走訪,《中國企業報》記者深刻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重要論述的作用和堅定不移將國企改革進行到底的價值,在這樣一家全球性代表規模的央企發揮得淋漓盡致。中國建材是做強做大國有企業的優秀典范,在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在建材領域的戰略支持作用、發揮材料企業優勢、以材料創造美好世界的使命引導下,中國建材正在向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材料產業投資集團的方向大步邁進。
中國建材晶體院
成立于1963年的建筑材料工業部非金屬礦研究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人工晶體研發生產的龍頭企業,中材人工晶體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體院”)集人工晶體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示范生產為一體,是我國少數系統化從事人工晶體研究的國家級科研院所,處在人工晶體行業科技前沿,一直引領著產業發展。
晶體院山東公司總經理訾蓬介紹微晶鍋產品特性
人工晶體是針對特定需求而生長的高純度和高完整性單晶體,是光、電、聲、磁、力、熱等多種能量形式轉換的媒介,屬新材料領域的光電信息功能材料,是先進制造、微電子、醫療、能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及關系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重要領域的關鍵支撐材料,也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且部分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的戰略新材料。
在濟南章丘雙創園的展廳參觀時,晶體院山東公司總經理訾蓬介紹,紅外光學窗口晶體是光電探測與制導系統的“眼角膜”,非線性光學晶體是固體激光技術的“心臟”,微晶材料是天文望遠鏡和空間相機的“骨架”,閃爍晶體是探測輻射的“眼睛”,壓電晶體是衛星、通訊的“耳朵”,半導體晶體是信息技術的“糧食”。訾蓬說,“晶體在航天航空制導等很多科研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他舉例,“晶體院KTP晶體Z向切片,應用于‘墨子號’量子通訊衛星,如果沒有KTP非線性光學晶體,‘墨子號’將丟失功能的核心”。
他說,晶體在現代工業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比如人工云母制成的絕緣材料,人工合成的金剛石晶體用來工業切割、研磨、拋光,通訊設備里面的壓電晶體,是很多電器必不可少的元器件,很多晶體都應用在日常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比如手表、手機、藍牙、遙控器的組件中都有晶體的存在。
中國建材集團擁有26家科研院所,3.8萬名科研人員,15000項有效專利,最近集團在研究科技成果分類辦法,在過去基礎建材、新材料、工程技術服務等領域A類、B類創新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形成使創新成為材料產業投資集團長期盈利的堅強支撐的商業模式,出臺了意見指引,比如能滿足大眾需求的C類成果,整合各類資源,多方合作,大幅提升技術轉移的質量,縮短轉移周期,使科技成果轉化為社會創造更大財富。
據介紹,2020年中材人工晶體研究院(山東)有限公司成立,是中國建材集團和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在資源上優勢互補、在發展中合作共贏的一次成功嘗試。晶體院與濟南市章丘區達成協議,遷建至章丘,主要建設國家級人工晶體科創平臺、國家級人工晶體產業化示范基地,打造“世界晶谷”。目前晶體院山東公司已經在完善“研究院+產業園區+基金+創業公司”四位一體發展路徑上邁出堅實的腳步。
目前,晶體院按照“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接受有發展空間和資本市場潛質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雙創基地發展,為集團新材料發展培育優質標的。訾蓬介紹時,還舉了晶體院微晶玻璃C類成果轉化的例子,就是一款剛剛進入產業化階段的產品——微晶鍋?!斑@款微晶鍋是微晶材料技術下移開發的民用產品,耐熱耐冷,可冷熱溫度瞬間切換,意思就是可以明火加熱之后立即放入冰箱,也可從冰箱內取出來之后立即放入微波爐里加熱,同時不怕明火干燒,由于這種晶體材質的特性,不論怎樣使用都不會有任何微量析出物,烹飪過程全透明,使用起來既健康又便利?!睋私?,目前這項低膨脹微晶材料廚具制品制備技術經過C類成果轉化已成立虎石公司,晶體院賦能虎石公司發展,協助虎石通過九陽、美的產品測試,正在進行生產線設計和融資。
山東工陶院
陶瓷,產生于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在英文中“瓷器(china)”與中國(China)同為一詞。但是,工業陶瓷可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景德鎮和元青花,而是利用高硬度、高耐磨性的特性來生產機械零件、密封件、切削刀具等材料的陶瓷,利用高耐磨、高度及高韌性的特性來生產汽車用耐磨、輕質部件、耐熱隔熱部件、燃汽輪機葉片、活塞頂、鑲塊的陶瓷,利用耐腐蝕、與生物酶接觸化學穩定性好的特性來生產冶煉金屬用坩堝、熱交換器、生物材料如牙齒和人工膝關節的陶瓷,利用特有的俘獲和吸收中子的特性來生產各種核反堆結構材料的陶瓷……
中國建材集團所屬中材高新山東工業陶瓷研究設計院(以下簡稱“山東工陶院”)的歷史可追溯至1950年成立的華北窯業公司研究所形成的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1970年9月經國家建設委員會批準,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陶瓷一室、陶瓷原料室和熱工室的部分人員組建“陶瓷一隊”遷往山東淄博成立山東工業陶瓷研究所。2010年9月改制更名為山東工業陶瓷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50年來,山東工陶院圍繞國家及行業的重大需求,不斷打造優勢學科,逐步形成了工業陶瓷特色學科,在國內外先進陶瓷材料領域占據重要的地位,先后孵化了微晶氧化鋁陶瓷制品、熔融石英陶瓷制品、高壓電瓷制品、陶瓷膜及裝備、氮化硅陶瓷制品、工程服務等七大產業。
“十三五”以來,山東工陶院積極探索技術成果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成果轉化模式,目前已累計實現了20余項技術成果的轉移轉化:自主開發的交流1100kV、±1100kV、±800kV特高壓棒形支柱瓷絕緣子和瓷芯復合支柱絕緣子,產品綜合技術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是國內唯一通過IEC/C130認證的電瓷企業;高純石英陶瓷坩堝是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制備技術,目前是全球第一家制造出并成功裝載800KG硅料的坩堝;憑借先進陶瓷增材制造技術還開發了一系列產品,人體骨骼、人工關節、陶瓷牙齒等,這些都是正在認證階段的先進醫療材料……
氮化硅陶瓷:
打破壟斷的科技“瞪羚”
氮化硅陶瓷是燒結時不收縮的無機材料陶瓷,是一種重要的結構材料,具有一般金屬材料難以比擬的耐磨、耐蝕、耐高溫、抗氧化性、抗熱沖擊及低比重等特點,可以承受金屬或高分子材料難以勝任的嚴酷工作環境,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現代工業利用氮化硅陶瓷的結構特性將其制造成軸承、汽輪機葉片、機械密封環、永久性模具等機械構件。中國建材集團旗下中材高新氮化物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氮化物公司”)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一直致力于先進技術陶瓷的研究和生產,氮化物公司繼承了中國建材集團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和優勢資源,專注于氮化物陶瓷結構功能的應用技術研發及科技成果產業化,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20年入選“瞪羚企業”。
采用氮化硅陶瓷襯體的水泥選粉機輸料口
氮化物公司總經理孫峰介紹,氮化物陶瓷的應用非常廣泛,中材高新氮化物的產品也涵蓋很多種類:比如軸承就有高速機床主軸軸承、機器人軸承、汽車發動機軸承、混合動力汽車絕緣軸承、航空航天發動機軸承、大型醫療裝備軸承、風力發電機絕緣軸承等;水泥、火電行業用耐磨陶瓷風機是將氮化硅陶瓷粘接在風機過流部位的表面,以提高工作面的耐磨、耐沖刷性能,是傳統高鉻鑄鐵或噴焊材料壽命的150倍以上;氮化硅材質的輸料風機葉片陶瓷襯片,耐磨損性能優于傳統氧化鋁襯片,使用時間可達3—5年,是氧化鋁襯片的3—5倍,從而減少停機次數,提高輸料風機運行效率;水泥選粉機輸料口采用氮化硅陶瓷襯體,與傳統氧化鋁陶瓷襯體相比,可降低50%以上的檢修難度和更換頻率,減少至少50%的維修成本,可達到1年一次檢修,6年一次更換,有效提高設備的運營效率。
“我們目前是世界第三、國內唯一能夠實現熱等靜壓氮化硅陶瓷批量制造技術的企業,擁有很多打破國外壟斷的關鍵技術?!睂O峰說,“比如,我們研制的使用在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高鐵、電機驅動模塊等應用場景的第三代半導體高導熱氮化硅陶瓷基板,打破了日本東芝、電氣化學、丸和、京瓷的壟斷;用于高檔汽車輪轂低壓鑄造、金屬溶液熱電偶保護管、加熱器保護管的最長1500mm氮化硅結構件,打破了日本京瓷、三井公司在國內的市場壟斷?!?/p>
“現在我們的對標企業是日本東芝材料、京瓷和美國的coorstek,這些都是世界一流的工業陶瓷巨頭?!睂O峰說,“我們氮化物公司也在爭創世界一流?!?/p>
山東工陶院3D打印研究中心還在國內率先突破了深色陶瓷光固化技術難題,開發出打破國外壟斷的高精度先進陶瓷打印機。傳統的陶瓷成型方法依賴復雜模具,加工成本高、開發周期長、生產效率低,不利于產品的更新換代。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是一種增材制造技術。它是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一層一層地堆疊材料,從而獲得三維空間上的實體。與傳統的減材制造(車、銑、刨、磨、鉆)和等材制造(鑄造、鍛造)相比,3D打印節省材料成本和材料加工時間,更加容易制造精細的物品,是一種可實現個性化、超復雜結構的新型制造技術。
3D打印文創產品?!敖ú臉洹钡鯄嬙⒁猓褐袊ú臉酥居行蚺帕?,象征著中國建材大家庭里的成員公司互為支撐、相互扶持,詮釋了集團“中建材一家”的文化氛圍。在此基礎上設計成大樹形狀,展示了中國建材多年發展取得的累累碩果,集團的企業從四面八方聚合成一股力量,讓這棵參天大樹枝繁葉茂,再造輝煌。
山東工陶院3D打印研究中心主要面向航空航天、生物醫療等高端制造領域,開展復雜結構異形陶瓷部件的研究開發、先進陶瓷3D打印設備及其耗材的開發等,建立了完整的材料研發和產品中試生產線,擁有原料處理—3D打印—燒結—后處理—高精度檢測等一系列工藝裝備,率先突破深色陶瓷光固化3D打印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與國外先進陶瓷3D打印設備對比,山東工陶院研發的設備打印尺寸更大,精度更高,厚度可調范圍更大,成本更低。
先進陶瓷材料結合3D打印技術,不僅在國防、醫療等領域有廣闊應用,也可實現復雜結構文創類產品的設計制作,讓先進技術更好地貼近大眾生活。山東工陶院結合3D打印技術突破了傳統制造和工匠制造產品形狀有限的局限性,設計了獨具特色的陶瓷文創類產品,傳播集團文化和中華傳統文化。山東工陶院下屬的3D打印體驗館位于淄博市陶瓷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淄博市政府支持設立的淄博市唯一集科普、創客、技術交流于一體的3D打印互動平臺。
創新賦能發展:
確保國家科技攻關任務 同時瞄準國民經濟主戰場
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育先強調,山東工陶院要進一步加強技術交流,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業規?;?、產品低成本化,在確保高質量完成國家重大任務的同時,瞄準國民經濟主戰場,平衡好產業“大”與“高”之間的關系,確保山東工陶院持續向好發展。
中國建材集團擁有26家科研院所,3.8萬名科研人員,15000項有效專利,最近集團在研究科技成果分類辦法,在過去基礎建材、新材料、工程技術服務等領域A類、B類創新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形成使創新成為材料產業投資集團長期盈利的堅強支撐的商業模式,出臺了意見指引,比如能滿足大眾需求的C類成果,整合各類資源,多方合作,大幅提升技術轉移的質量,縮短轉移周期,使科技成果轉化為社會創造更大財富。
山東工陶院總經理王重海說,“山東工陶院將以集團C類科技成果轉化、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以及山東省先進陶瓷創新創業共同體的建設為契機,重點開展陶瓷透波材料、陶瓷防隔熱材料、污水處理用陶瓷平板膜、大氣治理用陶瓷纖維膜、氣凝膠隔熱材料、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等產業化項目,以創新賦能發展?!?/p>
依托國家工業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進一步發揮在先進陶瓷領域的產業引領及行業服務功能,山東工陶院積極探索分院建設模式,推進分院建設,目前已完成萍鄉分院和內蒙古分院建設,通過分院來復制山東工陶院在先進陶瓷研發方面的經驗,復制在淄博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模式,同時探索具有地方特色、能夠發揮地域優勢的院所發展新樣板。
中建材蚌埠院
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育先在接受“對話新國企”融媒體訪談時講到,黨領導的10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建材集團也從一窮二白成為全球最大綜合建材產業集團。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我們發現每種材料背后都蘊涵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蘊涵著社會發展的需要,蘊涵著幾代建材人攻堅克難、自立自強的故事。
近日,《中國企業報》記者走進玻璃工業的國家級科研院所之一——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蚌埠院”),去解鎖一系列新玻璃產業創新發展的故事。記者了解到,這家新中國首批國家級科研院所和綜合性甲級科研設計單位,隸屬于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凱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盛科技”),凱盛科技是以蚌埠院為核心企業、以玻璃新材料為主業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凱盛科技努力打造玻璃新材料“3+1”戰略布局,打造“顯示材料+應用材料”“新能源材料”“優質浮法玻璃+特種玻璃”三大上市公司平臺,打造世界一流中國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已成為行業領先、享譽國際的高科技企業集團。作為核心支撐的蚌埠院,在中國建材集團戰略引領下,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總工程師、蚌埠院院長彭壽帶領下,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以技術創新推動轉型,以產品創新提高效益,創造多項“中國首創、世界第一”的玻璃新材料成果。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期間高度肯定了蚌埠院的創新成果,特別強調:“安徽這幾年在量子通信、動態存儲芯片、陶鋁新材料、超薄玻璃等領域實現并跑領跑的成績”。
受習近平總書記肯定的超薄玻璃,是基于科技成果創新和產業孵化為國家和社會帶來的巨大價值。超薄玻璃通常指超薄電子觸控玻璃,是電子信息顯示產業的核心材料,能夠廣泛應用于手機、電腦、電視等顯示終端,在終端產品應用中,玻璃材料越薄,透光性和柔韌性就越好,重量也就越輕。但是玻璃太薄又極其易碎,如何才能兼顧玻璃的薄度、強度和韌度?以往,這樣的技術只掌握在少數國外企業手中。
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
2018年4月,0.12毫米超薄浮法玻璃的工業化批量穩定生產,實現了從1.1毫米“超薄”到0.12毫米“極薄”的跨越并獲得行業唯一“中國工業大獎”,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還標志著我國玻璃在世界上已實現從“跟跑”“并跑”走向“領跑”,再次創造由浮法技術拉引的世界最薄紀錄并保持至今,為我國玻璃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礎原材料支撐。
在參觀0.12毫米超薄電子觸控玻璃生產線時,蚌埠中建材信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蚌埠中顯”)總經理劉志剛介紹說,“最早我們去和國外談技術引進,國外一不談技術,二不賣裝備,只賣產品給我們,談合作全是不平等條約。為了試驗這個裝備,經歷過很多的困難,現在完整的技術都是當年的心血和一次次失敗換回來的?!?017年,劉志剛來到蚌埠中顯,在彭壽院士的親自指導下,在蚌埠院的技術支持下,帶領隊伍集中精力攻克技術難關,成功研制出0.12毫米世界最薄玻璃,并推動其實現量產。
還有一塊玻璃也備受業內關注——TFT-LCD玻璃基板,是液晶顯示面板的核心部件,是電子信息顯示產業的關鍵戰略材料,其生產控制精度與半導體行業相當,代表著目前全球現代玻璃規?;圃祛I域的最高水平。
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玻璃基板一直被國外壟斷,是我國僅次于芯片、石油、鐵礦石的第四大單一進口產品。2019年,凱盛科技旗下蚌埠中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蚌埠中光電”)在蚌埠院的科技支撐下,基于浮法工藝自主研發建設的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點火,中國首片自主研發的8.5代TFT-LCD玻璃基板順利下線,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日之后全球第三個掌握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技術的國家,這對全面提升我國電子玻璃在國際市場的主動權與話語權,保障我國信息顯示產業安全意義深遠。
8.5代TFT-LCD玻璃基板
同時,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也是全流程全自動的智能化綠色產線,從來料生產一直到成品包裝,在流水線上只見到兩名再檢工人,且對潔凈度要求也非常高,“車間里從頂棚吹入潔凈的壓縮空氣,地板上的孔與回風夾道連在一起,不斷循環抽走灰塵,時刻保證潔凈度?!卑霾褐泄怆娤嚓P負責人介紹,“這種玻璃需要防塵,對清潔度的要求非常高,到包裝區,就是百級清潔室,百級清潔標準是國家外科手術室的最高清潔標準?!?/p>
“兩塊玻璃之間灌入液晶就是面板,”蚌埠國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蚌埠國顯”)副總經理甘明華說,“凱盛科技的產品是從硅砂開始到玻璃材料再到顯示屏的全產業鏈,蚌埠國顯生產的顯示屏產品就是目前產業鏈上最后一道產品,把面板切割后加背光、貼片、組裝成顯示屏也需要非常先進的加工技術。去年我們乘勢而上,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期間,再研發制造出世界領先的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成功開發出國內唯一全國產化的‘料方開發、原片生產、UTG 成型、柔性貼合’全套超薄柔性玻璃生產工藝技術,形成了全國產化超薄柔性玻璃產業鏈,保障了我國柔性顯示的玻璃原材料安全?!?/p>
經過多年持續深化改革和技術創新,蚌埠院不僅解決了顯示材料領域大批“卡脖子”難題,還在新能源材料領域建樹頗多,實現了太陽能玻璃、發電玻璃技術、工程和市場均全球領先,完成了國內高端玻璃工程和出口玻璃工程市場占有率雙超90%的歷史壯舉;成功下線世界首片1.92㎡碲化鎘發電玻璃;攻克轉換率高達19.8%的世界最高銅銦鎵硒發電玻璃冠軍組件;同時自主建成的世界單體規模最大薄膜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示范項目,年發電超過1100萬千瓦,全力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凱盛科技以蚌埠院為研發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發展為依托,勇挑行業節能減排和產業升級發展重任,針對新興產業發展集成研發一批核心關鍵技術,這些科研技術都是引不進、要不到、買不來的,必須自主研發?!迸韷壅f,“未來,我們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中國建材集團‘4335’戰略指引和‘材料創造美好世界’使命帶動下,進一步明確‘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繼續聚焦‘四個面向’做創新,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為國家新材料‘補短板’,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研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在科技強國和材料強國建設中貢獻玻璃力量?!?/p>